慶陽網訊(通訊員 郭海霞)鄉村治理,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,一頭系著群眾幸福指數。環縣堅持黨建為引領,創新鄉村治理新路徑,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,勾勒出一幅路潔、景美、人和的新畫卷。
“小積分”提升鄉村治理“大效能”
“您共有100分積分,可以兌換洗衣液、拖把、抹布等日用品?!苯?,環縣洪德鎮趙洼村村民趙德孝來到村上的積分超市查看積分臺賬。2023年以來,他積極參與村上清潔道路、修整樹畦等活動,累積了不少積分。
“村上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,將群眾參與村級公益事業、村級治理、移風易俗等方面納入積分項目。目前按照積分清單兌換物品4000多件210戶,價值近萬元?!壁w洼村村委會副主任王林源說,通過積分兌換的方式增強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,年度累計積分還將作為“星級文明戶”“最美家庭”“美麗庭院”等評比的依據。
近年來,洪德鎮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,聚力自治抓民風,在全鎮落實“一約一榜一評選”工作機制,指導各村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,建立鄉村治理“紅黑榜”,采取“鎮評村、村評戶”的方式,每月評比曝光,堅持細化標準、表彰先進、激勵后進。
“我們在每個村都建立了積分超市和愛心理發屋,開發愛心理發員公益性崗位19個,通過建立各種激勵和服務機制,有效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、維護環境衛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,形成人人參與、人人共享的鄉風文明新風尚?!焙榈骆傸h委副書記李藝說。
集體經濟保障鄉村治理水平
經濟是發展的動力源泉,集體經濟更是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有效保障。蘆家灣鄉廟兒掌村利用村集體資金組建發展集體經濟,整合村集體閑置資金48萬元,建造小雜糧加工廠,按照“保底+分紅”的方式,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小到大、從弱到強的轉變,也為部分不方便外出務工的群眾提供就近就地就業的工作崗位。
環縣虎洞鎮張家灣村推行“黨支部+產業+合作社”的“村社合一”產業發展模式,著力解決集體窮、群眾散、產業衰等現實問題。村黨支部著眼做大做強草羊產業,推行草羊業發展“三化模式”,領辦4個種養合作社,吸納帶動156戶農戶發展湖羊產業,全村羊存欄1.2萬只,羊產業年收入750萬元。配套建成草粉廠和全混合日糧鄉村振興工廠,年收貯青干草3000噸,帶動周邊600戶農戶種植紫花苜蓿、大燕麥等優質糧飼草料,年增收360萬元,戶均純收入增加6000元,帶動村集體年分紅15萬元。
環縣深入實施村集體經濟倍增計劃,制定《環縣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》,探索推行“資產盤活、資源開發、產業帶動、實體創收、勞務服務、抱團發展、股份參與、文旅融合”8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,逐步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單一問題,實現了村村有扶持項目、有靈活渠道、有穩定收入。
“三治”融合構建多元治理格局
春節剛過,合道鎮陶洼子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就圍坐在一起,在初春溫暖和煦的陽光下,商議村莊治理和產業發展。位于合道鎮東南部的陶洼子村,面積大、耕地多,是一個有著8個村民小組、512戶2045人的大村。為更好解決鄰里間的矛盾糾紛,走訪入戶時,村黨支部書記馬順龍時常會邀請村上的黨員和事佬、村賢參與其中?!巴ㄟ^發揮基層黨組織紐帶作用,經常進村入戶,跟村民聊天增進感情,解決實際困難。在召開各類會議時,干部群眾一起談村務、話發展,群眾從不支持到主動參與,凝聚推動鄉村治理合力?!瘪R順龍說。
合道鎮在抓黨建促鄉村治理上先行先試,成立黨員和事佬工作室,鄉村治理不斷提質增效?!皣@黨建融合‘平安建設’,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,依靠和發動群眾,就地化解矛盾糾紛,努力做到‘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、矛盾不上交’,實現了黨建與鄉村治理融合互促、雙向提升?!焙系梨傸h建辦主任方亮亮說。
2023年以來,環縣在堅持黨建引領的基礎上,著力推動鄉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有機融合、協調發展,采取“群眾問、干部答,群眾講、干部聽”的方式,發動群眾、依靠群眾治理鄉村,實現村民自治。建立健全鄉村治理常態化管理機制,指導全縣251個行政村制定村規民約,組建村民理事會、紅白理事會、道德評議會等各種群眾組織,引導群眾自覺遵守公共事務管理。完善落實“一事一議”“四議兩公開”等民主議事決策制度,共同推動村民自治工作向制度化、規范化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