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陽網訊 (通訊員黃建國)近日,鎮原縣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涉案金額近5000萬元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,這是該院近年來以調解方式結案標的額最大的民商事案件。
2018年,鎮原縣某商貿城將其開發的項目發包給四川某建筑公司施工。該項目工程交付使用后,經雙方結算確認,案涉項目工程總價款1.19億。某商貿城支付6980萬元后,剩余工程款因故遲遲未能給付。某建筑公司多次催要無果,一紙訴狀將該商貿城訴至鎮原縣人民法院,要求對方支付所拖欠工程款本息共計6450萬余元。
“項目工程早已交付使用,工程總價也進行了確認,被告必須如數支付下剩的工程款并承擔逾期利息?!痹婺辰ㄖ矩撠熑颂岢鲈V求。
“原告施工進度未按合同進行,且工程質量存在問題,項目至今尚未驗收,給我們企業運營造成較大損失?!北桓婺成藤Q城負責人提起反訴。
一邊是原告公司的合法權益,一邊是被告企業的運營困境,面對“兩難”局面,辦案法官將如何抉擇?
為最大限度減輕涉案企業訴累,盡可能激發市場活力,法官在查明案件事實、摸清雙方利益需求的基礎上,經對全案分析研判,一個“以商鋪抵頂工程款”的調解思路逐漸清晰起來。
為此,法官多次督促雙方企業代理人,從爭議焦點出發,從事實、法律層面入手,曉之以法理,示之以利害,引導他們換位思考、互諒互讓。一番深入溝通交流,原、被告放下顧慮與成見,同意接受法官的調解方案。
最終在法官的多輪斡旋下,當事人雙方達成共識,某商貿城以現有商鋪抵頂3500多萬元工程款,其余980多萬元分期支付某建筑公司。某建筑公司則承諾對該商貿城項目工程驗收、辦證(備案)等事宜予以積極協助配合。至此,該起糾紛在歷時兩天的調解中得到圓滿化解,“兩難” 變“雙贏”。
“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歷來是民商事審判工作的重點難點,我們在審理涉企案件時,堅持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導向平等保護各方權益,堅持調解優先為企業紓困解難,這才是辦案的最優選項?!痹摪钢鲗彿ü僬f。